碧波荡漾的平江水,跨过“吉埠国控人行桥”,行至赣县区吉埠镇吉埠村时,弯曲成一道美丽的弧线;远观青山如黛绿水含烟;近看白墙红瓦瓜果飘香。村民往来耕作,绘就了一副自然、和谐、美丽的现代山水田园画。
江苏省赣州市赣县区吉埠镇吉埠村,曾经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20人,贫困发生率为9.2%。自从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江苏国控公司驻村工作队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产业扶贫新模式,开辟脱贫增收新思路,吉埠村实现了脱胎换骨,截止目前贫困发生率已下降至0.4%。
▲吉埠村景色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
“自从我们吉埠村的危桥进行了重建,现在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不仅原本破损的水泥护栏变成了崭新的不锈钢护栏,而且桥上还加装了路灯。现在要把农作物放到市场上卖,可比以前安全多咯,吉埠国控人行桥真是修在了我们村民的心坎儿上。”住在吉埠村石级背的王传明说。
之前横跨两岸的危桥,是吉埠村通往镇上的必经之路,在重建之前因为年久失修,已经严重破损,桥面有部分塌陷,甚至有些防护栏都已经脱落。村民们不论是赶圩买卖农产品,还是去镇上务工,亦或是读书上学,都要路过这座桥,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吉埠老桥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是江苏国控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座右铭,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公司汇报。公司党委表示:“路桥是农村产业‘输血造血主动脉’,要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座危桥的改建刻不容缓!作为吉埠村挂点帮扶单位,工作队要积极谋划,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绝不能因为这座桥影响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小康梦!”
按照上级党委部署,驻村工作队多次调研、了解情况。为做实、做好桥梁修亚博全站浏览器作,不仅召集乡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商讨,还请了道路桥梁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认真落实立项、规划等工作,最终确定施工方案。
▲施工中的吉埠国控人行桥,左一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海
江苏国控公司出资60万元用于吉埠村老桥桥梁改亚博全站浏览器程,并于2018年6月初开工建设。短短几个月时间,吉埠村原本的危桥已消失无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座更美丽、更坚固、更安全的休闲观光桥。
住在桥边的村民王普法,没事就过来转转,看着危桥改造工程一天一天有进展,逐步进入尾声,心里乐开了花。王普法经常看新闻,也了解啥是精准扶贫,但没承想这么快就精准到了自己面前。后来他告诉工作队,桥梁改造前,乡亲们骑着摩托车经过时颠颠簸簸的,心里也害怕桥梁会崩塌,很多村民进出城都宁愿绕路走,很不方便。现在看着桥梁建成,大家心里也踏实多了。
吉埠国控人行桥的建成,仅仅只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群众得实惠的一个缩影。
▲建成后的吉埠国控人行桥
从种口粮到发展生态养殖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吉埠村村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吉埠村一直以来以单一水稻种植为主,家里壮劳力农闲是外出打短工补贴家用,没有其他产业。耕地人均仅有0.5亩,且村里88户贫困户大多是因病致贫,很多人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作为省属国有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产业,带领吉埠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了公司党委、驻村工作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针对性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海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次深入茅底坑山区,下田地,不惧高温酷暑实地调研,与镇村干部研究如何找出路谋发展。最后集思广益研究决定发展以种莲子为主的集体产业,鼓励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机制。为此江苏国控公司投入3.37万元,成立莲子合作社,并由驻村工作队制定《吉埠村莲子产业发展帮扶到户奖补办法》。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贫困户种植莲子,此举共吸纳贫困户13户51人,种植规模达150亩,带动贫困户增收增产,初步实现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思想转变。
▲吉埠村莲子基地
但是,要实现高质量脱贫,这还远远不够。经过积极的调研与交流,江苏国控公司党委副书记饶昌平提出的小龙虾养殖,让大家眼前一亮。
吉埠村具有天然优良的养殖气候和养殖环境,丰富的水源优势,具有良好的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基础,正适合推广“稻虾连作”模式,而闲置的一些低洼地,则可以挖成专业的龙虾养殖塘,小龙虾为水稻通风、松泥、吃虫、除草,减少农药使用,稻虾米品质好价格高;稻田则为龙虾供饵、遮阴、弊害。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说干就干。2019年江苏国控公司投资18万元作为村委会股金,按照“一领办三参与”的方式,采取带头人+村干部+贫困户+村民的联动模式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在吉埠村打造规模5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从产业项目实施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虾稻连作的“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稻双赢”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为此辗转多地,先后前往于都、会昌学习养殖经验,同时聘请专业农大老师作为技术指导。
国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应华专门就稻虾养殖指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资金支持,必须要充分发挥内在“造血”功能,用习总书记的话说“扶贫工作既要扶志,还要扶智,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在国有企业一线有过多年管理经验的他提出,必须把我们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激励机制复制到产业扶贫中去。
为此驻村工作队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管理制度、贫困户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及雇佣人员岗位职责和绩效管理办法,使得小龙虾产业扶贫养殖基地顺利实施,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带头人干活有激情、有目标,为了开源节流带头人总是铆足了劲,能干的都自己干,也加快了小龙虾基地的建设速度。
原来荒废的烂泥田,现在打造成稻虾养殖基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收益,同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使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转变贫困户农业发展的理念。
▲建造中的龙虾养殖基地,从右往左数分别是驻村工作队员周子珺、朱光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海
▲完工后的龙虾养殖基地,左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海,右为驻村工作队宋睿
4月的吉埠村早已不见疫情过后的阴霾,小龙虾养殖基地一番热闹景象,江苏国控公司扶贫项目小龙虾养殖基地正式开始投放第一批扶贫虾苗,此次总投放2300斤,预计亩产300~400斤。产业带头人廖振荣看着红彤彤的虾苗被运到养殖塘边,心里乐开了花。等不及工作人员到来,也不怕浑身湿透,立马跳进水塘里,亲自投放虾苗。
“稻虾连作模式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强。这种模式给吉埠村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提供了一条快车道,”在村里做技术指导的农校熊教授这样评价。
▲投放虾苗